中国制造2025 背景下机械制造业面临的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8-08-16 点击次数:次
1 概述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整体实力已经得到极大的提升,作为国家根基的制造业也由小变大,在提升国家实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我们要纵观全局,客观、理性的看待我们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在规模总量上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是在一些核心零部件和尖端科技技术方面还和世界上的制造强国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些核心零部件由于我国不具有制造能力,从而丧失议价权,在国际竞争中无法提高竞争力。所以这些制造业中的痛点正是我们国家和机械制造行业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政府已经在国家层面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根据最新的世界发展局势做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这为我国制造业的再次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和政策环境,为了更快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我国制定了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分三个阶段达到制造强国的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阶段,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阶段,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2 国内外机械制造业特点
2.1国外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美国机械制造业的特点是技术先进,创新技术比例大,生产能力巨大,生产效率较高,注重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大,美国一些机械制造业公司已经把全球作为其资源整合的范围,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并把产品销售到全球,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和获得市场国税收方面的利益,把一些低端的制造工厂迁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当地低廉的人工实现低成本的生产,从而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在美国本土内则保留了技术含量较高的研发环节和部门,从而保证美国始终掌握最尖端的核心技术。另一个特点是一些美国企业已经逐渐放弃中低端或者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生产环节,把精力放在了附加值更大的高端技术和服务业,例如IBM出售了其个人电脑业务给联想集团。
日本制造业依靠其制度创新的精神和工业领域广泛的“工匠”精神,在生产高质量消费品方面遥遥领先。在半导体原材料和高端设备制造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欧洲的机械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各个国家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发展出不同的道路,例如瑞士手表、军刀和厨房用具在全球享有盛誉,以经久难用而著称。欧洲另一个机械制造业的代表国家就是德国,德国的产品以严谨、可靠、耐用和货真价实而著称,大到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和奥迪,这三个品牌占据了全球大部分的高端车市场份额。同样为汽车生产强国的日本,在高端汽车领域仍然不是德国的对手,但是日本在大众消费领域的市场份额世界领先,这得益于其精益管理下的低成本和可靠耐用的汽车品质。我国汽车制造业虽然这几年也逐步发展起来,在一些大众汽车消费领域也逐渐看到几个民族品牌,比如吉利、长城、BYD等,但是其产品品质和质量上和发达国家的产品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改善我们国家自主品牌汽车的品质,逐步建立品牌的特质和消费者的信任和印象。
2.2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随着我国人力成本逐年上涨,产品生产成本也水涨船高,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具有比我国更低廉的人工成本,所以迫使一些企业逐步转移一些对人力成本敏感的生产工厂,这对我国之前成熟的经济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也迫使我国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进度,增加产业结构中的高端制造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制造业在规模上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是很多核心零部件和材料都要依靠进口,自己不掌握核心科技,往往在贸易战时受制于人,是真正的大而不强。目前,尽管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有所增加,但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还较少,自主创新开发能力还较薄弱,研发投入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少,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于一些尖端技术和高精度工业设备没有自主研发制造的能力。
2.3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2.3.1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
我国之所以在创新上增长乏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大专院校的创新项目产业化过程异常艰难,缺政策、缺资金、缺市场等等因素都制约着我国大量的创新技术工业化、产业化。所以应该从各级政府层面给与政策引导和优化资源配置,为大专院校的创新技术产业化提供好的环境和土壤。
2.3.2加强半导体、通讯技术硬件的开发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作用巨大,但是支持这些信息化大发展的硬件设施,比如高端芯片,我国还没有能力设计和制造,而每年我国进口这些高附加值的通讯硬件产品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并且,从国家安全战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才能保证国家的信息安全。所以加快我国半导体和通讯技术硬件的开发迫在眉睫。
2.3.3加大核心零部件的开发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国已经变为世界的加工厂,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目前的制造业结构中,我们更多的是充当一种代工者和组装者的角色,虽然很多总成产品我们可以生产并且出口到其他国家去,但是很多零部件我国制造不了,都需要依赖进口。当然,在国际经济平稳发展的时候,这种现状没有问题,但是一旦出现贸易摩擦,就会导致某些零部件无法及时采购,导致后续整个产品的工期。所以说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3.4结合信息化智能化创新发展机械制造业我国机械制造业基础研究较为薄弱,为了赶上发达国家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我国机械制造业可以借助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比如说以无人机为代表的大疆公司,就走了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不但自主研发核心控制系统,还自主研发机器核心的结构部件,从而带动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3 总结
美国商务部4月16日宣布,未来7年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禁售理由是中兴违反了美国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的制裁条款。最近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中兴此次事件的漏洞就正好成了美国政府针对中国企业、打击中国芯片产业的切入口。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掌握高端产品的制造技术不管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国家安全来说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关键、高端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在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指引下,我国机械制造业更应该具有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立足自身,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以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踏踏实实的掌握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为我国制造强国的梦想做出自己的贡献。
面对国际激烈的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应该抓住机遇,知难而上,重视技术并鼓励人才创新,重视一线产业工人并给与待遇上的补贴,从根本上营造一种重视技术、钻研技术,以掌握核心技术为荣的制造业新氛围,从而脚踏实地的,跨越式的实现我国制造强国的目标。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整体实力已经得到极大的提升,作为国家根基的制造业也由小变大,在提升国家实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我们要纵观全局,客观、理性的看待我们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在规模总量上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是在一些核心零部件和尖端科技技术方面还和世界上的制造强国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些核心零部件由于我国不具有制造能力,从而丧失议价权,在国际竞争中无法提高竞争力。所以这些制造业中的痛点正是我们国家和机械制造行业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政府已经在国家层面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根据最新的世界发展局势做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这为我国制造业的再次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和政策环境,为了更快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我国制定了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分三个阶段达到制造强国的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阶段,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阶段,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2 国内外机械制造业特点
2.1国外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美国机械制造业的特点是技术先进,创新技术比例大,生产能力巨大,生产效率较高,注重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大,美国一些机械制造业公司已经把全球作为其资源整合的范围,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并把产品销售到全球,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和获得市场国税收方面的利益,把一些低端的制造工厂迁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当地低廉的人工实现低成本的生产,从而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在美国本土内则保留了技术含量较高的研发环节和部门,从而保证美国始终掌握最尖端的核心技术。另一个特点是一些美国企业已经逐渐放弃中低端或者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生产环节,把精力放在了附加值更大的高端技术和服务业,例如IBM出售了其个人电脑业务给联想集团。
日本制造业依靠其制度创新的精神和工业领域广泛的“工匠”精神,在生产高质量消费品方面遥遥领先。在半导体原材料和高端设备制造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欧洲的机械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并且各个国家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发展出不同的道路,例如瑞士手表、军刀和厨房用具在全球享有盛誉,以经久难用而著称。欧洲另一个机械制造业的代表国家就是德国,德国的产品以严谨、可靠、耐用和货真价实而著称,大到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和奥迪,这三个品牌占据了全球大部分的高端车市场份额。同样为汽车生产强国的日本,在高端汽车领域仍然不是德国的对手,但是日本在大众消费领域的市场份额世界领先,这得益于其精益管理下的低成本和可靠耐用的汽车品质。我国汽车制造业虽然这几年也逐步发展起来,在一些大众汽车消费领域也逐渐看到几个民族品牌,比如吉利、长城、BYD等,但是其产品品质和质量上和发达国家的产品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改善我们国家自主品牌汽车的品质,逐步建立品牌的特质和消费者的信任和印象。
2.2我国制造业的现状
随着我国人力成本逐年上涨,产品生产成本也水涨船高,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具有比我国更低廉的人工成本,所以迫使一些企业逐步转移一些对人力成本敏感的生产工厂,这对我国之前成熟的经济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也迫使我国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进度,增加产业结构中的高端制造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制造业在规模上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是很多核心零部件和材料都要依靠进口,自己不掌握核心科技,往往在贸易战时受制于人,是真正的大而不强。目前,尽管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有所增加,但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还较少,自主创新开发能力还较薄弱,研发投入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少,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于一些尖端技术和高精度工业设备没有自主研发制造的能力。
2.3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2.3.1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
我国之所以在创新上增长乏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大专院校的创新项目产业化过程异常艰难,缺政策、缺资金、缺市场等等因素都制约着我国大量的创新技术工业化、产业化。所以应该从各级政府层面给与政策引导和优化资源配置,为大专院校的创新技术产业化提供好的环境和土壤。
2.3.2加强半导体、通讯技术硬件的开发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已经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作用巨大,但是支持这些信息化大发展的硬件设施,比如高端芯片,我国还没有能力设计和制造,而每年我国进口这些高附加值的通讯硬件产品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并且,从国家安全战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才能保证国家的信息安全。所以加快我国半导体和通讯技术硬件的开发迫在眉睫。
2.3.3加大核心零部件的开发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国已经变为世界的加工厂,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目前的制造业结构中,我们更多的是充当一种代工者和组装者的角色,虽然很多总成产品我们可以生产并且出口到其他国家去,但是很多零部件我国制造不了,都需要依赖进口。当然,在国际经济平稳发展的时候,这种现状没有问题,但是一旦出现贸易摩擦,就会导致某些零部件无法及时采购,导致后续整个产品的工期。所以说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3.4结合信息化智能化创新发展机械制造业我国机械制造业基础研究较为薄弱,为了赶上发达国家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过我国机械制造业可以借助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比如说以无人机为代表的大疆公司,就走了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不但自主研发核心控制系统,还自主研发机器核心的结构部件,从而带动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3 总结
美国商务部4月16日宣布,未来7年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禁售理由是中兴违反了美国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的制裁条款。最近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中兴此次事件的漏洞就正好成了美国政府针对中国企业、打击中国芯片产业的切入口。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掌握高端产品的制造技术不管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国家安全来说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关键、高端产品的设计制造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在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指引下,我国机械制造业更应该具有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立足自身,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以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踏踏实实的掌握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为我国制造强国的梦想做出自己的贡献。
面对国际激烈的竞争,我国机械制造业应该抓住机遇,知难而上,重视技术并鼓励人才创新,重视一线产业工人并给与待遇上的补贴,从根本上营造一种重视技术、钻研技术,以掌握核心技术为荣的制造业新氛围,从而脚踏实地的,跨越式的实现我国制造强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