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高职教育路径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1 点击次数:次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有30 多年,在这过程中不断思考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进行过多方面的改革。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即把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现代高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企业不断地在应用前沿高端技术,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及培养模式未能及时更新,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已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那么当社会发展变化、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发生变化时,使培养出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备关键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的飞速发展、岗位变换及创业发展等,使学生能够实现自身的可续性发展,能从容地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是高等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基础对高职教育路径进行分析研究。
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内涵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指出了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高端”体现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与低端相对,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知识和文化素养方面高层次,在技能方面高水平。“专”与“通”相对,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专门的领域或领域的某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熟悉先进的生产技术,掌握高新或产业前沿的技术,能够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生产管理模式的进步。找到有效的实施路径来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是现代高职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办学目标
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渐突出及石油能源的减少,那么使用清洁能源的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为了迎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契机,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开办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到2018 年大概已有190 所左右的高职院校开办了此专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电池续航里程问题、建立新能源汽车的零件体系问题、新能源汽车充电等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问题等。对于开办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而言存在的问题是,实训条件无法赶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步伐,导致学生在学校无法学习到足够的实践经验及相关专业技能来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严重缺乏科班出身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专业教师。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办学目标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在动力系统上有很大差别,由于动力系统的差别导致传动系统、空调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及电源系统等与传统汽车有一定的不同。高职院校开设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办学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学生进入社会后的主要工作岗位有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新能源汽车销售及维修服务接待、新能源汽车零件生产与装配,还有电动汽车充电桩维护与管理等岗位。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包括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其关键技术包括电机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及整车控制技术等。
为了学习理解新能源的关键技术,学生需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如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控制及与维护、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维护、新能源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与维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与维护、车载网络技术等课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培养该行业的高技能人才,所以需要在相应理论知识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缩短学生毕业上岗后进入熟练工作的时间,甚至能使部分学生毕业就达到上岗要求立,即进入企业要求的工作状态。这样才是真正地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实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办学目标的高职教育路径分析研究
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高职教育与企业分不开,需深化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以实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办学目标。
1. 深化校企合作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其培养方案的可行性有待研究,实训条件及师资力量都相对不足,这就显得校企合作非常的必要。有了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专家可以在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市场人才需求标准的基础上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更合理可行,满足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共同建立课程体系,建立一套即适合学校教学,又适合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建立实训基础方面,校企应共建共享,即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相关专门技能的场地以增强实践能力,又能为企业内部员工的进一步技能提升培训提供场地。由于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科班出身的教师严重不足,学校教师可以到合作企业进行高新技术的学习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训,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企业可以派相关高技能人才到学校进行授课或对教师进行培训。
2. 开展现代学徒制真正的高新技术、前沿科技及高超的技能型人才在企业。
为了实现真正的“高端”即“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学生需要深入企业学习,所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非常有发要。现代学徒制使学生成为企业的一员,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培养学生,企业师傅更占主导地位。企业可以在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中,如订单班中挑选优秀的学生到企业进一步深入地学习,配以固定的指导师傅,这样专业技能的方向就固定,有利于专门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某个专门方向的核心技能,真正实现“高端”人才,即精英的培养。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办学,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深化校企合作,在此基础上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等多种路径,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现代高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企业不断地在应用前沿高端技术,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及培养模式未能及时更新,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已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那么当社会发展变化、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发生变化时,使培养出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备关键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的飞速发展、岗位变换及创业发展等,使学生能够实现自身的可续性发展,能从容地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是高等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基础对高职教育路径进行分析研究。
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内涵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指出了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高端”体现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与低端相对,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知识和文化素养方面高层次,在技能方面高水平。“专”与“通”相对,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专门的领域或领域的某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熟悉先进的生产技术,掌握高新或产业前沿的技术,能够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生产管理模式的进步。找到有效的实施路径来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是现代高职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办学目标
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渐突出及石油能源的减少,那么使用清洁能源的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为了迎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契机,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开办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到2018 年大概已有190 所左右的高职院校开办了此专业,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电池续航里程问题、建立新能源汽车的零件体系问题、新能源汽车充电等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问题等。对于开办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而言存在的问题是,实训条件无法赶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步伐,导致学生在学校无法学习到足够的实践经验及相关专业技能来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严重缺乏科班出身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专业教师。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办学目标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在动力系统上有很大差别,由于动力系统的差别导致传动系统、空调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及电源系统等与传统汽车有一定的不同。高职院校开设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办学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学生进入社会后的主要工作岗位有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新能源汽车销售及维修服务接待、新能源汽车零件生产与装配,还有电动汽车充电桩维护与管理等岗位。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包括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其关键技术包括电机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及整车控制技术等。
为了学习理解新能源的关键技术,学生需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如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控制及与维护、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维护、新能源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与维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管理与维护、车载网络技术等课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培养该行业的高技能人才,所以需要在相应理论知识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缩短学生毕业上岗后进入熟练工作的时间,甚至能使部分学生毕业就达到上岗要求立,即进入企业要求的工作状态。这样才是真正地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实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办学目标的高职教育路径分析研究
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高职教育与企业分不开,需深化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以实现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办学目标。
1. 深化校企合作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其培养方案的可行性有待研究,实训条件及师资力量都相对不足,这就显得校企合作非常的必要。有了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专家可以在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市场人才需求标准的基础上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更合理可行,满足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共同建立课程体系,建立一套即适合学校教学,又适合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建立实训基础方面,校企应共建共享,即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相关专门技能的场地以增强实践能力,又能为企业内部员工的进一步技能提升培训提供场地。由于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科班出身的教师严重不足,学校教师可以到合作企业进行高新技术的学习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训,向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企业可以派相关高技能人才到学校进行授课或对教师进行培训。
2. 开展现代学徒制真正的高新技术、前沿科技及高超的技能型人才在企业。
为了实现真正的“高端”即“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学生需要深入企业学习,所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非常有发要。现代学徒制使学生成为企业的一员,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培养学生,企业师傅更占主导地位。企业可以在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中,如订单班中挑选优秀的学生到企业进一步深入地学习,配以固定的指导师傅,这样专业技能的方向就固定,有利于专门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某个专门方向的核心技能,真正实现“高端”人才,即精英的培养。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办学,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深化校企合作,在此基础上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等多种路径,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