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热电阻温度特性测试实验--传感器实验
发布时间:2017-06-14 点击次数:次
一、实验目的
了解铜热电阻测温基本原理与特性;
二、实验仪器
智能调节仪、温度源、温度传感器模块、铂热电阻Pt100、铜热电阻Cu50、±15V电源、数显单元。
三、实验原理
铜热电阻以金属铜作为感温元件。它的特点是:电阻温度系数较大、价格便宜、互换性好、固有电阻小、体积大。使用温度范围是-50℃~150℃,在此温度范围内铜热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如按线性处理,虽然方便,但误差较大。通常用下式描述铜热电阻的电阻与温度关系:
式中,
——温度为0℃时铜热电阻的电阻值,通常取
=50Ω或
=100Ω;
——温度为t℃时铜热电阻的电阻值;
t——被测温度;
A,B,C为常数,当W100=1.428时,A=4.28899×10-3℃-1,B=-2.133×10-7℃-2,C=1.233×10-9℃-3。
铜热电阻体结构如图48-1所示,通常用直径0.1mm的漆包线或丝包线双线绕制,而后浸以酚醛树脂成为一个铜电阻体,再用镀银铜线作引出线,穿过绝缘套管。铜电阻的缺点是电阻率较低,电阻体的体积较大,热惯性也较大,在100℃以上易氧化,因此只能用于低温以及无侵蚀性的介质中。

1-引出线 2-补偿线阻 3-铜热电阻丝 4-引出线
图49-1铜热电阻体结构
铜热电阻Cu50的电阻温度特性(分度表)见表49-1。
表49-1铜热电阻分度表(分度号:Cu50;单位: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铜热电阻Cu50调理电路如图49-2所示。

图49-2 铜热电阻Cu50调理电路原理图
1.重复温度控制实验,将温度源的温度设定在500C,在温度源另一个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插入Cu50温度传感器。
2.将±15V直流稳压电源接至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的输出Uo2接主控台直流电压表。打开实验台及智能调节仪电源。
3.短接模块上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调节电位器Rw4使直流电压表显示为零。
4.拿掉短路线,按图48-2接线,并将Cu50传感器的三根引出线(同颜色的两个端子短接)插入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中“Rt”。两端。并将R7和一个100Ω电阻R6并联。
5.将+5V直流电源接到电桥两端,电桥输出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Ui,调节平衡电位器Rw2,使输出Uo2为0。
6.按实验温度控制实验设置智能调节仪参数,改变温度源的温度每隔50C记下Uo2的输出值,直到温度升至1450C。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表49-2
五、实验报告
根据表49-2所记录实验数据,绘制Vo(V)- t(℃)实验曲线,并计算非线性误差。
了解铜热电阻测温基本原理与特性;
二、实验仪器
智能调节仪、温度源、温度传感器模块、铂热电阻Pt100、铜热电阻Cu50、±15V电源、数显单元。
三、实验原理
铜热电阻以金属铜作为感温元件。它的特点是:电阻温度系数较大、价格便宜、互换性好、固有电阻小、体积大。使用温度范围是-50℃~150℃,在此温度范围内铜热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如按线性处理,虽然方便,但误差较大。通常用下式描述铜热电阻的电阻与温度关系:

式中,




t——被测温度;
A,B,C为常数,当W100=1.428时,A=4.28899×10-3℃-1,B=-2.133×10-7℃-2,C=1.233×10-9℃-3。
铜热电阻体结构如图48-1所示,通常用直径0.1mm的漆包线或丝包线双线绕制,而后浸以酚醛树脂成为一个铜电阻体,再用镀银铜线作引出线,穿过绝缘套管。铜电阻的缺点是电阻率较低,电阻体的体积较大,热惯性也较大,在100℃以上易氧化,因此只能用于低温以及无侵蚀性的介质中。

1-引出线 2-补偿线阻 3-铜热电阻丝 4-引出线
图49-1铜热电阻体结构
铜热电阻Cu50的电阻温度特性(分度表)见表49-1。
表49-1铜热电阻分度表(分度号:Cu50;单位:Ω)
温度(℃)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50.00 | 50.21 | 50.43 | 50.64 | 50.86 | 51.07 | 51.28 | 51.50 | 51.71 | 51.93 |
10 | 52.14 | 52.36 | 52.57 | 52.78 | 53.00 | 53.21 | 53.43 | 53.64 | 53.86 | 54.07 |
20 | 54.28 | 54.50 | 54.71 | 54.92 | 55.14 | 55.35 | 55.57 | 55.78 | 56.00 | 56.21 |
30 | 56.42 | 56.64 | 56.85 | 54.07 | 57.28 | 57.49 | 57.71 | 57.92 | 58.14 | 58.35 |
40 | 58.56 | 58.78 | 58.99 | 59.20 | 59.42 | 59.63 | 59.85 | 60.06 | 60.27 | 60.49 |
50 | 60.70 | 60.92 | 61.13 | 61.34 | 61.56 | 61.77 | 61.98 | 62.20 | 62.41 | 62.63 |
60 | 62.84 | 63.05 | 63.27 | 63.48 | 63.70 | 63.91 | 64.12 | 64.34 | 64.55 | 64.76 |
70 | 64.98 | 65.19 | 65.41 | 65.62 | 65.83 | 66.05 | 66.26 | 66.48 | 66.69 | 66.96 |
80 | 67.12 | 67.33 | 67.54 | 67.76 | 67.97 | 68.19 | 68.40 | 68.62 | 68.83 | 69.00 |
90 | 69.26 | 69.47 | 69.68 | 69.90 | 70.11 | 70.33 | 70.54 | 70.76 | 70.97 | 71.18 |
100 | 71.40 | 71.61 | 71.83 | 72.04 | 72.25 | 72.47 | 72.68 | 72.80 | 73.11 | 71.33 |
110 | 73.54 | 73.75 | 73.97 | 74.18 | 74.40 | 74.61 | 74.83 | 75.04 | 75.26 | 76.47 |
120 | 75.68 | 75.90 | 76.11 | 76.33 | 76.54 | 76.76 | 76.97 | 77.19 | 77.40 | 77.62 |
铜热电阻Cu50调理电路如图49-2所示。

图49-2 铜热电阻Cu50调理电路原理图
1.重复温度控制实验,将温度源的温度设定在500C,在温度源另一个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插入Cu50温度传感器。
2.将±15V直流稳压电源接至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的输出Uo2接主控台直流电压表。打开实验台及智能调节仪电源。
3.短接模块上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调节电位器Rw4使直流电压表显示为零。
4.拿掉短路线,按图48-2接线,并将Cu50传感器的三根引出线(同颜色的两个端子短接)插入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中“Rt”。两端。并将R7和一个100Ω电阻R6并联。
5.将+5V直流电源接到电桥两端,电桥输出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Ui,调节平衡电位器Rw2,使输出Uo2为0。
6.按实验温度控制实验设置智能调节仪参数,改变温度源的温度每隔50C记下Uo2的输出值,直到温度升至1450C。并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T(℃) | |||||||||||||||
Uo2(V) |
五、实验报告
根据表49-2所记录实验数据,绘制Vo(V)- t(℃)实验曲线,并计算非线性误差。